| 发表于︰ 2005/2月/18 at 9:09下午 | IP已记录
|
|
|
心理健康的培养和自我管理
l‧心理健康的培养
首先,应从胎儿期的心理健康开始,孕妇应保持情绪稳定,保证给胎儿的良好影响。孕期母亲严重焦虑、高度紧张、情绪波动等心理 困扰,均会导致孩子成长后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或多动。其次是婴幼儿期的心理卫生。能获得母爱及有依赖感的婴幼儿,对其情绪及智能 有利
健康发展;培养开朗、进取的性格和适应能力十分重要。第三,是童年期的心理卫生,发展心理学称此期为「第一反抗期。由于童年 期兴奋过程占的势、好奇心强、自由活动能力增强,表现反抗心理。父母和老师应理解童年期孩子的正常心理状态,通过因势利导,培养 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增强儿童分辩是非的能力。第四,青春期及青年期心理卫生。青年人随着生活领域战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同 社会接触交往更加频繁密切。父母、老师应引导他们,青年人自己也应学会正确看待自己、人生和社会,锻炼克服困难和充满信心的顽强 性格。第五,中年期心理卫生,应经常调整心理平衡,避免因各种矛盾引起心理上的较大波动,怪善厂控制自己的情绪,办事不操之过急 坚持实事求是,适应社会、第六,老年期心理卫生。应积极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脑力劳动或体力活动,保持较广泛的兴趣,与亲朋故友保 持社交联系并交结新朋友。为老人准备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以利于保持乐观情绪和安度晚年。
2,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
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是指个人为维持心理健康的需要自己所进行的健康活动。包括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处理为改进个人生活环 境和维持个人心理稳态而采取的一切行为与措施。心理
健康的自我管理比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范围更大,更突出心理健康的促进和自觉性 。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是健康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人需要
健康,健康需要自我管理。社会心理卫生实践应教育服务对像加强自我 心理健康管理,增强自我心理健康意识和提高自我心理健康能力。鼓励服务对像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心理
健康活动。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包 括:
l。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医学知识:这是自我心理健康管理的基础,如世洛修养、处理人际关系等。
引培养良好的性格,提高心理素质:主要指个人应付、承受及调节各种心理压力的能力,如情绪是否稳定、愉快,意志是否顽强、果 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反应是否适度。
3。改变不良行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这是免除一些疾病的根本方法,如生活规律、经常运动、不吸烟 、少饮酒、戒毒、戒赌,胸怀坦荡,工作生活有张有弛等。
4)创造良好的小环境;主要指家庭的物质、心理环境,如生活、学习。休息和娱乐条件,家庭成员问和睦相处、关心照料等,这对 保持良好的心理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5)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制定心理健康计划(目标、措施),并做好定期自查,以大存栏。
|